Saturday, September 29, 2007

Experience - III

Politeness is a tool of success. People like to be treated with politeness but not many people can be reciprocal. Do you say "Good morning" to your colleagues, including those you do not like them or never reply to you? If others are impolite, it should not be an excuse that you become impolite. Impoliteness adversely affects your image and once it becomes a habit, it eats into your character.

I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senior staff in my office who had good manners in e-mails. He addressed me by my name, and ended the message with "Regards" and his name. Nowadays many of us who write e-mails simply write the content, no recipient, no ending words, no name. If you write a letter nowadays, you will still remember to write "Dear xxx", and end with "Yours" and your name, right? Why should you not do the same to your e-mails? It impresses others. Remember: If others are impolite, it should not be an excuse that you become impolite.

Friday, September 21, 2007

經驗 (二)

自小便不喜愛上課,覺得是苦差。由小學至中三都不愛讀書。直至上了中四後成績較好才願意努力學習。到了預科時上課是為了入大學,上到大學才有機會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畢業後工餘想找點挑戰便修讀法律。這挑戰真的很大,不單辛苦且每次考試都是誠惶誠恐。在完成法律課程後才真的喜愛上課進修,在其後十年修讀了天文、心理、語言、市塲等不同科目,對進修總算有丁點經驗可分享。

一、在開課時儘量坐第一二排,干擾少且通常成績較好。
二、找一些坐第一二排的同學一起温習及做功課。
三、若不明白又不好意思在堂上發問,下課後一定要找老師問清楚。
四、下課後要抽時間溫習,不要在學期末才趕温習應付考試,要讀書就一定要有時間溫習,以法律為例,每星期要求有十五小時溫習,若無足夠時間便應修讀要求較少時間溫習的科目,若想記得牢可學習記憶法,香港將會愈來愈多人學這東西。
五、組織小組做功課時忌找樣貌太出色的女士,她們通常很多應酬所以很難找時間開小組會議及做功課。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07

Experience - I

I like to share my experiences in studying and working with you, and hope they are useful.

If you need to study something for your career, you need to ask yourself whether you like the field or at least you are interested in. If you do not like it, don't waste your time studying it. Even if you have managed to finish the studies, and fortunate enough to get a job related to your studies, you will not be a happy person for the next 30 to 40 years. Imagine you need to spend at least 8 hours a day, 5 days a week, 48-50 weeks per year, on something you do not like or feel indifferent about it, is it a tragedy? It means that at least 10 years of you life have been wasted on something you do not like!

We all know that subjects such as medicine, accounting, law, or finance may give you a better job in terms of salary. But if you hate accounting, why be an accountant? People who excel in their career are those who have passion on it. Without passion, you may secure a stable job but you will not be a happy person. If you can choose become a happy person or an unhappy one, you should know how to choose.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07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從一開始便對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沒有好感,感覺這會是貝沙灣的翻板-一個以科技來包裝的地產項目。話說回來。在研究西九龍填海區建造文娛藝術區是否有需要前,近日報章都有報導當初這填海區是本擬發展成為公園,供西九龍舊區的市民享用,補足休憩用地的不足及預留位置建屋來安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1 若是如此,政府便要向市民特別是上述舊區居民交待為何不守信用。

香港一直都是商業中心及購物勝地,但不是文化藝術中心。在零六/零七年香港藝術館物館共有大約四十萬人次入塲。*2 以一年開館三百一十一天計,每天平均有一千二百八十六人入塲。若我們假設有八成入塲人仕都是本地人,而他們每年都會去藝術館看一次,即每日有一千零二十八香港人入塲,再乘三百一十一即一年有三十二萬香港人入塲,佔人口比例百份之四點七。再者有一部份藝術館的入塲人仕有機會是常客,比例會再低。有興趣藝術的本地人是這麼少,是否值得花這麽多錢建造這些以好大喜功為基礎的建設呢?

可能有人會說,要推動藝術發展,所以便要建立藝術館等以提高市民對藝術的興趣。建立Cyberport 提高香港的科研水平相信大家都聽過,但結果怎樣大家亦有目共睹。在Cyberport 裏的科技公司主要從事銷售及市塲,真正科研都不在香港,香港根本亦無人材可從事科研。事實上,Microsoft 在九八年已在北京開設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從事科研而在零三年再成立了Advanced Technology Centre,共聘請了數以百計科研人材在那裏工作。這正正說明Cyberport 的不設實際。當然,我們香港的工商科技官員對此可能不知或絕口不提。建設公共設施應是先有需求才興建,不應建好了才鼓勵市民使用。若根本沒需要,何須建造?有人說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是西九龍民愚偽術區,實在有一定道理。

*1 請看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257357&group_id=11
*2 請看香港藝術館網頁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Arts/english/intro/eintroa.html

Monday, September 17, 2007

數學

自小便不喜歡數學,覺得難且不易明白,所以小學的數學成績較差。姑姐是小學數學老師,她教我數學時真火冒三丈,但仍耐心地陪我完成功課。到了高中,自己亦覺數學成績不好,只好用功力追,數學成績才較進步,而會考數學成績亦有合格以上。到了外國讀書,因英文較深才迫於無奈多修數學科目,但當時又不覺得特別困難。到了大學後的 discrete maths 才真的困難。

回到香港工作後,只要用加減乘除。以往所學的如 Calculus 及 Algebra 已忘記了大部份。記憶中只有一次覺得數學實用是睡在一張較短的床上,醒覺對角的長度較直角長,把身體平放對角,以較長的距離來容納自己。直到最近修讀市塲學而要學統計時才發覺數學很奇妙,想多讀一點。學數學最重要是肯思考。若你肯花時間思考,掌握了有關理論便可應用自如。數學除了公式外沒有標準課文及答案可背。對於只肯強記,不願理解的學生較困難。

其實數學可訓練邏輯分析能力,在工作上對人有幫助,亦能教人明辨是非。這較語文為優。

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07

英文

無論香港的英語教育是好是壞,我們的學生要面對英語是世界語言已是不爭的事實。良好的英文能力能使你接通全世界,接觸最新的資訊,而且有較大機會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就以資訊科技為例,英語是資訊科技的母語。若你是普通用家仍可用電腦的中文介面;但作為core tech 人員你必須懂得英語才能寫程式及管理網絡與資料庫。全世界沒可能有一個電腦工程師是不懂英文的,相信否?

以學術為例,學者必須懂得用英文發表其研究成果才可以被全世界欣賞。無論法文、德文、或西班牙文的作品,寫得如何出色都很難被其語系以外的人欣賞。只有用英文寫的作品或翻譯為英文才能供全世界所有人欣賞。

數月前往希臘一行更體會到英語的世界性。無論是在杜拜轉機時購物、在雅典自費吃東西、或是在飛機上與鄰座一位烏干達人溝通,都是用英語。若不懂英語,很可能因不懂得問售貨員或侍應而買不到或吃不到好的東西,亦只能在機上啞口無言。

因此,為了自己的前途,英文一定要好。由學語音開始,進而看文法書學習文法,再聽BBC學聽力及說話,背誦出色的演說詞,最後看一點文學,便可有小成。只要肯花一年公餘時間便行。

Monday, September 10, 2007

中文

語言是溝通的最重要工具,良好的語文能力能幫助你吸收知識及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身為中國人,我們不單應具備有閱讀中文報章及與同胞溝通的講寫讀聽能力,對中國文學亦應有基本的認識。自秦朝統一文字後,祖先文字便一直沿用至今。影响所及我們便較容易明白古文的意思。而中國以往數千年積慮下來的經史詩詞是人類思想文明的寶藏之一。懂得中文但放棄發掘此文明寶庫便猶如成了醫生後卻在街頭賣魚丸一樣可惜了。

可能我們會覺得古文較難懂,但我們不少現在詞語都是由古文流傳到現在。像「棄車保帥」、「緣木求魚」、「唇亡齒寒」等。閱讀古代文學能大大提升中文能力,對講寫讀聽都有幫助。上世記五四運動後,白話文取代了古文。這段期間不少流傳至今的作品都值得一讀,其水平比現代文學作品高了數倍,閣下一讀便知。在上世紀中期以後,港台值得花時間閱讀的作品已不多,北面的更不值一看,省得浪費光陰。

Thursday, September 6, 2007

風暴前夕

自從公務員加薪後,醫管局、社福界、勞工界等都爭相要求加薪。政府應早知肥了公務員後社會各界都會有相應要求,大家都是為了錢而眼紅。現在更有人要政府追加年資,以補償在前數年經濟不景時被削減了的薪水。情况就如你在零三年加入一間公司做文員,薪金有六千元,但在零零年加入公司的同事薪金有八千元,現已加至一萬;到了今年你的人工終加至八千元但一個新加入的同事人工因經濟較好已有七千五百,你便要求老闆把你的人工調整至最少一萬一仟五百才行。在你看來可合情合理,但在其他人看來是否要求多了一點?

其實香港經濟能夠從谷底反彈都是靠中央政府開放自由行及其他措施向香港輸入大量資金,香港自己沒什麽能力自我改善經濟,到現在仍是這樣。姑勿論依靠一個人均收入遠低於本地的祖國向自己輸入大量資金以保持本地繁盛是否合理,但更重要的是若世界經濟再次衰退,北面的資金不能再像現時一樣流向本地時香港便很難在此消彼長下仍然是經濟繁盛的遠東金融中心了。回歸後數年世界經濟不景下香港的表現如何大家心中有數,若在風暴前夕仍不知進取只求加薪在沖擊來到時被減薪裁員便只靠綜緩了。

Monday, September 3, 2007

救救孩子

看似漫長的暑假又已過去,孩子們又回到校園。對大部份香港的兒童來說,功課繁重兼艱辛的日子又再展開。

由小學甚至幼稚園開始,學生們便要開始面對越來越多的功課。除了功課外,尚有補習班英文班,鋼琴、小提琴、繪畫、還有運動及什麼隊等。整個星期都排得滿滿的。不少家長都認為如此這般便能提升自己孩子的能力。况且其他家長都是如此,自己孩子若不如此便差了。但當中有多少是為滿足家長的願望大於孩子的需要呢?

可能有不少人認為多功課及學習班才可使自己的孩子進入好的大學,繼而出人頭地。但事實並非這樣。每年會考成績最好的一批學生都不是以上述方式培養出來的,這便說明繁重的功課及眾多的補習及學習班不會使孩子有一流的成績,他們只會有一個不快樂的成長。

再者,香港的大學從來都不是培育出頂尖人才的基地,而只會為政府及大商家大企業提供符合他們需要的職業訓練。若大家有留意的話,在香港的大學裏頂尖的教員幾乎全部都是在外國留學才真正變成一流的學人。是外國的大學才把這些人才變成真正頂尖兒,不是香港。「叻人就不會留在香港,留在香港的便不是叻人。」這句說話倒有點正確。

外國的幼稚園及小學的功課都是在上課期間完成,課餘孩子便可有時間感受及學習身邊的一切;中學的功課才較繁忙但總能應付,而課餘的時間孩子們便可隨自己意願學習及参加自己喜愛的活動。上到大學功課才開始繁重如山,使人感到艱苦。但這樣孩子便會有一個愉快的童年。

從小便要應付繁重的功課及學習班不會使孩子成才,我們的官員及大商家及不少中產人仕爭相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外國求學便是有力的證明。這證明了香港的教育制度是為平民百姓的子女而設的理想制度,但這個制度卻不是為官員及大商家及中產人仕的孩子而設。

為了孩子,我們便應從減少他們的功課開始,再提供有質量的活動,希望他們可以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們的官員總不能一邊抹着良知「唱好」香港的教育制度但另一邊便儘量把自己的孩子往外國送。救救孩子!